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优势 >> 安徽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突破重要关口,一些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持续向好,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合
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万人,比上年增加23.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2.65%,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6万人,增加68.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69%,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41‰,比上年下降1.66个千分点;死亡率5.96‰,上升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45‰,下降1.72个千分点。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47.5:42.9调整为8.8:46.1:45.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9%,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全国差距由上年的9个百分点缩小到7.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元/人,比上年增加元/人。人均GDP元(折合美元),比上年增加元。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万人,减少9.7万人;第二产业.3万人,增加3.8万人;第三产业.4万人,增加13.3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万人,增加.3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70.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3%,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全省农民工总量.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千公顷,增加1.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6.3千公顷,减少1.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千公顷,增加24千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万亩,增长77.8%。净增“三品一标”农产品个。
全年粮食产量.3万吨,比上年减产12.5万吨,下降0.3%。其中,夏粮7.5万吨,减产37.2万吨,下降2.3%;秋粮.1万吨,增产38.5万吨,增长1.7%。油料产量万吨,增长2.2%。棉花产量8.9万吨,增长2.9%。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3万头,比上年下降4.3%;全年生猪出栏.4万头,增长0.3%。肉类总产量.7万吨,增长1.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3万吨,增长2.3%。牛奶产量30.8万吨,增长3.2%。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拖拉机.1万台,减少0.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万吨,下降2.4%。农村用电量.8亿千瓦时,增长5.5%。有效灌溉面积.4千公顷,新增40.7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8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9户,比上年减少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增速居全国第4、中部第1位,创近4年新高。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0.8%,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9%。
规模以上工业中,40个工业大类行业有3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8%,医药制造业增长1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8%,汽车制造业增长6%。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6%。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2.3%,发电量增长9.1%,粗钢、钢材分别增长6.7%和7.2%,水泥增长1.8%,彩色电视机增长47.7%,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2.7%、7.2%和3.2%,汽车下降14.4%。新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下降34.5%,锂电池增长27.5%,工业机器人增长18.3%,光纤下降2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亿元,增长27.8%,增速为近7年新高。其中,国有企业下降4.7%,股份制企业增长3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6%;中小企业增长34.4%;民营企业增长28.8%。降成本取得实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5.6元,比上年减少0.6元,为近9年最低水平。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家,比上年增加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4.5万平方米,增加.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增速居全国第2位,比上年前移9位。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民间投资增长18.5%。分区域看,皖江示范区投资增长10.2%,皖北六市投资增长1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4.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3.3%;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4%。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0.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20.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万平方米,下降16.8%。
全年共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个,当年完成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园区工程、京东方第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30K扩产、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高铁安徽段、G3W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池州至祁门段等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运合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华东产业基地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肥高端及纯电动轻卡、黄山至杭州高铁、滁州至淮南高速滁州至定远段等个项目。
年末煤炭产能万吨;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万千瓦。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增长12.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亿元,增长11.5%;餐饮收入亿元,增长11.8%。全省纳入统计的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亿元,增长36.1%。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3.9%、8.7%和11.1%,粮油类增长6.8%,肉禽蛋类增长14.3%,服装类增长9.5%,日用品类增长12%,中西药品类增长1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5%,家具类增长7.3%,通讯器材类增长29.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3%,汽车类增长5.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出口.1亿美元,增长18.3%;进口.6亿美元,增长14.3%。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20.1%,贸易型企业出口下降1.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3%和31.1%。
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个,当年实际到位资金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项目个,增长12.1%;合同利用外资60.8亿美元,下降3.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增长7%。到年末,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强企业增加到84家,其中当年新引进4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50.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完成营业额30.1亿美元,下降13.4%;当年外派劳务人员人,下降18.1%。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99个,实际对外投资14.5亿美元,增长5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1.9亿美元,增长1.1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旅客运输量6.4亿人,比上年下降8.3%;货物运输量40.7亿吨,增长0.8%。旅客运输周转量.2亿人公里,增长0.8%;货物运输周转量.7亿吨公里,增长3.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1亿吨,下降0.2%。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增长19.1%,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万人次,增长21.5%。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3万辆,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私人汽车.1万辆、增长14.5%。民用轿车拥有量.8万辆,增长14.3%,其中私人轿车.5万辆、增长14.8%。全年新增高速公路公里、一级公路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1.7公里。到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公里、一级公路达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4公里。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比上年增长.3%;邮政业务总量[8].8亿元,增长27.7%。快递业务量11.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1%和23.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万户,比上年减少3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万户,增加.2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99.8部,增加10.2部。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万户,增加.8万户。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外国人万人次,增长10.3%;港澳台同胞万人次,增长10.9%。国内游客7.21亿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16.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1.9亿美元,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增长17.1%。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收入.2亿元,增长16.4%。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处。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0亿元,达.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8.4%。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亿元,增长11.9%,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增长12.6%、企业所得税增长22.3%。财政支出.1亿元,增长5.9%。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2%,教育支出增长9.7%。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3亿元。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累计.2亿元,比上年少.5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亿元,增长11.1%。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9.1亿元,增长5.1%;住户存款余额.8亿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亿元,增长12.6%。其中,境内短期贷款.5亿元、增长6.2%;境内中长期贷款.1亿元、增长14.8%,中长期贷款中住户贷款.3亿元、增长21.9%。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1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3只,筹资14.5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6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亿元。到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亿元,比上年减少32.3%。
全年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4亿元。
全年全省境内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代理成交额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205亿元。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亿元,增长11.6%;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亿元,增长8.1%。赔款和给付.2亿元,增长5.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5亿元,下降6.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3.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0.1%,衣着支出增长7.6%,居住支出增长15.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8.8%,交通和通信支出下降9.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1.4%。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比上年缩小53元,扭转了绝对差距逐年扩大的局面。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4.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2.9%,衣着支出增长12.3%,居住支出增长15.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1.2%,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5.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8.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3万人,全年为14.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省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2万人和.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万人,参合率为%。
年末42.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7.7万人。全年民政部门直接救助.7万人次,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万人次。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在学研究生人。普通高校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2%。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所,在校生75.3万人。普通高中所,在校生.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7%。初中所,在校生.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56%。小学所,在校生.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
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万人,比上年增长1.01%。科研机构8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4.4万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增长11.5%;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2.1%。
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6个,省重点实验室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其中国家级39家。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其中当年新认定家。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项,其中登记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项。我省科技奖科技成果有:城域量子通信组网技术、面向语音语言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开放创新平台、分布式光纤应变测试技术及应用、智能化移动微创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空天探测光电图像精细处理技术及应用等。全年受理申请专利件、增长17.9%,授权专利件、增长36.9%。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1亿元,增长28.7%;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9亿元,增长31%。
年末全省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6个;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26个(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万台(件)。截至年末,累计制定国际标准15项、国家标准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项。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8个、安徽名牌产品个。
全年省测绘资料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共35幅;测绘基准成果点(次);航空航天遥感.3万平方千米、数据量达到.45GB;完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幅;地理国情动态监测14万平方千米;“天地图·安徽”地图网站数据更新GB。
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个,公共图书馆个,博物馆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合并国保项目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省级名录项。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台79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2%。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7.18亿份;期刊(杂志)种,总印数0.43亿册;图书种,总印数3.22亿册。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个,馆藏档案资料.48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46.96万平方米。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其他卫生机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村卫生室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个,卫生监督所(中心)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3.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7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2.9万张,医院、卫生院床位31.2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亿人次。
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47枚金牌、45枚银牌、67枚铜牌。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次,参加活动总人数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51平方米。全年体育彩票销售97.27亿元。
年末全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个,床位20.7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0.4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个,社区服务站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5.8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39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种(计算到亚矿种为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3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23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30处。
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2.1%。
年末全省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7个。全省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比上年上升4.3个百分点;有1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5%。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5.7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5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6万立方米。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电力消费量增长11.1%。单位GDP能耗下降5.4%。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Ⅲ类为主,总体水质优。长江干流安徽段以Ⅱ类水质为主,总体水质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良好。巢湖湖区整体水质中度污染,9条主要环湖支流整体水质轻度污染。新安江干、支流水质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8%。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比上年下降21.31%;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人,上升.25%。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起,发生火灾事故1起。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4]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年及以前数据不含RD支出。
[6][7]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8]年之前由省邮政公司提供,从年起由省邮政管理局提供。
[9]年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