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发展 >> 眉山城西崛起505厂
4月19日,走进位于东坡区尚义镇象耳社区的“厂”旧厂区,一幢幢颇具年代感的厂房掩映在杂树之中,铺满落叶的台阶,长满杂草的车棚,昔日热闹的厂区如今默默地承受着岁月的侵蚀。
航拍眉山“厂”厂区时光倒回,年起,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中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展开,即“三线”建设。“厂”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厂”的全称是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生产通信设备的专业工厂。在时代号召下,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举家内迁”,将青春年华甚至“下一代”奉献在眉山的建设中。
“当时,内迁四川的重点工程项目很多,而眉山工厂的新建选址在筹建时,国家要求立足于战备,选点要‘靠山、分散、隐蔽’。原邮电部根据选点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决定在眉山境内建厂。”原“厂”厂长张毅洪表示,当时“6工程”筹备组先后在洪雅县、丹棱县、东坡区等地考察选址,最终定在东坡区象耳社区建厂,主要理由是:邮电部另一个重点工程“”已选定在眉山附近,而且成都有部属通信电缆厂,便于配套。
年7月29日,在荆棘荒草丛生的象耳坡,“6工程”破土动工。在这样一个荒野的环境中和困难的生产条件下,“厂”广大职工用智慧的双手建立起一个既能生产提供各种载波等通信设备,又能生产为主机提供配套的各种测量仪表,还能为载波等通讯设备和测量仪表生产专用元件等综合性的企业。
“厂”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年,“厂”投产初期,原邮电部将中同轴电缆路载波电话设备研制的主战场放在眉山工厂。中同轴电缆路载波电话设备是国内首次研制、容量最大的全晶体管化的通信系统,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其列为国防通信专案工程,有科研、生产、使用等12个单位参加。经过“厂”全体职工和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年9月,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全部采用国产元件、国产材料的大同路主机设备十二种63架部。该系统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载波技术开始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这对改变我国通信落后面貌、加快全国地下电缆干线通信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眉山“厂”生产车间“厂”在投产初期,针对当时工艺装备不配套、专用设备短缺、手工操作多、生产流程停滞时间长等问题,开展了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把职工群众穷干、苦干的精神引导到发展创造力、开展技术革新上来。在此基础上,又围绕优质、高产、低耗、安全、多品种的要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向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进发。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方针指引下,“厂”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使工厂的生产技术在现代化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随着厂区建设逐步完善,“厂”越发壮大,厂区、办公楼、家属区、工人俱乐部、医院以及从托儿所到高中的子弟校等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宛如一个微型社会。厂区距离眉山城区和眉山火车站各4公里,由眉山火车站通往雅安、西藏的原眉洪公路由东西方向穿过厂区,清澈的醴泉河是工厂自来水厂的取水源……鼎盛时期,“厂”厂区内生产生活的工人近万人,车间内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每天骑自行车来上班的人排着队进厂区。
如今,“厂”当初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工厂曾经的痕迹几乎磨灭,但以象耳社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已深深烙下了“三线建设”的印记。那些在“厂”生活工作过的人们,那些为了祖国的国防及工业化建设而背井离乡的“三线建设”大军们,他们的艰苦奋斗与奉献精神,一定会在祖国的大地上继续传承。
“厂”简介
在“三线建设”大背景下,年,根据国家工业布局和国防需要,原邮电部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和北京邮电研究院载波机研究所一并迁往四川眉山,兴建一个生产通信设备的专业厂——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代号“6工程”。
该厂是原邮电部直属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年8月刚竣工时,占地余亩,职工多人,为国家大二型企业。在历史的沿革中,它有几个“曾用名”——“邮电部工厂”“电信总局厂”等,后人多简称为“厂”。
年,更名为“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
年,更名为“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
年12月,“厂”改制解体。
“厂”曾无比辉煌,年,该厂有12项产品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1项产品获全国科技成果奖。年,有9项产品获邮电部优质产品称号。
素材来源: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