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都江堰与映秀之间的道路完全中断,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打通了紫坪铺水库至阿坝铝厂的“水上运输线”,成为数千名当地受灾群众的一条“生命之路”。纪念馆内,就有一艘参与打通“水上运输线”的6座冲锋舟,它与其他冲锋舟一起,携带着救援物资深入震中,又承载着伤员出外就医,是震后初期联系震中与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一条抢救生命抢运物资的渡船
汶川特大地震中,平武县南坝镇道路全部中断,成为孤岛,何家坝渡口成为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一条准载15人的渡船成了抢救生命的希望之舟。从5月12日到5月21日,何家坝渡口平均3-5分钟就摆渡一次,每天平均渡运量余人次,最高峰甚至达到余人次。短短10天,何家坝渡口共运送抢险救灾官兵、医护人员、伤员、志愿者、受灾群众达余人次,运送救灾物资、器材吨,未发生一起水上交通事故,有力支援了抗震救灾工作。开赴救灾现场的装载机
地震当天,德阳公路局的这台装载机正在绵竹境内进行日常公路维护。地震发生后,装载机立即投入到抢救生命的战斗中。5月12日21点,在绵竹武都小学,这台装载机配合救援突击队成功营救出一名小女孩。第二天上午,突击队挺进汉旺,一路上,这辆装载机成了开路先锋,不断清除路面障碍,为其他大型设备进入救援现场赢得时间。在接下来的个日日夜夜,这台装载机从烂柴湾、“一把刀”这些听名字就觉得危险地段一路前行,“扫过”通往什邡市红白镇以及清平乡的损毁路段,成了救援“功臣”。发出了汶川求援第一声的电话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震中地区的通信网络被全部摧毁,通信全面中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国电信汶川县分公司职工刘道彬冒着生命危险,将省公司配备的海事卫星电话从危楼中抢救出来。年5月12日14时40分,他拨通中国电信阿坝州分公司马尔康监控中心的“喂,喂?我们这里地震了,我们这里地震了!机房已经出现了裂缝,但还没有倒塌……喂……喂……”尽管这次通话不到十秒钟就中断,却是汶川发出的第一声求援。此后,汶川县委用这台电话汇报了汶川受灾的情况,外界就此也了解到灾区的情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博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