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器材

iScience特刊近红外NIR发光

发布时间:2022/6/22 18:09:19   
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http://m.39.net/pf/a_7453605.html

交叉学科

Interdisciplinary

iScience(《交叉科学》)

是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

交叉学科开放获取期刊。

本期iScience特刊主题为近红外(NIR)发光材料。

*以下为翻译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能源应用、传感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近红外(NIR)发光材料因其具有穿透深度大(可用于生物医学应用)、无毒、上转换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本特刊由香港理工大学黄维扬教授和布朗大学陈欧教授共同组织编辑。该特刊着重介绍了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近红外材料、近红外材料的合成/激发/处理方法、近红外材料作为发光探针、生物成像、照明和显示设备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他跨学科的内容。

高性能、大面积、生态友好型铜掺杂InP量子点发光太阳能聚光器

胶体量子点(QD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可用于太阳能发光聚光器(LSCs)的材料。然而要实现它们的广泛应用,需要同时满足其所含成分无毒物质、重吸收低、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大规模生产等条件。来自土耳其科克大学的SedatNizamoglu团队利用铜掺杂羧酸锌钝化InP核的和纳米技术合成的ZnSe壳共同促进了器件内量子点的高量子效率(超过80%),具有与硅太阳能电池光响应匹配的光谱发射曲线。优化后的量子点LSCs在太阳光照下,10×10-cm2器件的光量子效率为37%,内部浓度因子为4.7,其性能可与最新报道的基于含镉量子点的和含铅钙钛矿量子点的太阳能发光聚光器相媲美。通过刮刀法技术在商业窗玻璃上合成了克级铜掺杂InP/ZnSe量子点,并且大面积沉积(cm2),显示了其大规模生产的可扩展性。这些结果表明,InP量子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效太阳能收集器材料。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