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资源 >> 电信诈骗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你知道
题图:资料图
电信诈骗到底是什么?如何发展呢?
起初,电信通信是用电报、电话、传真、无线电、互联网络等手段进行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络广泛应用,电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电信诈骗的起源地
电信诈骗,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出现。当时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发放传单和使用“王八卡”电话(冒名申请的电话卡)的方式,声称受骗人中刮刮乐和赌马等大奖,但在领奖前必须先寄出一定额度的税金。
在被骗人汇出第一笔钱后,诈骗集团再以律师费、手续费、公证费等名目,一次又一次要求被骗人汇钱,直到被骗人醒悟或钱财被榨干为止。由于电信诈骗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劳而获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很快就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犯罪形式之一。大批不良分子、甚至是曾经拥有良好工作的人都纷纷加入。
内地诈骗势力“崛起”
内地最早的电信诈骗团伙开始出现,手法完全翻版台湾。很快电信诈骗的手段像病毒一样扩散至全国,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湖南娄底、福建安溪、广东电白等等,且每个地区的诈骗手法又各有特色。
内地诈骗集团则多是原始操作,呈现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因此往往抓到一个就能端掉一个犯罪集团。在内地电信诈骗崛起期间,各种欺诈剧本轮番上演:
年前后“脑溢血”“车祸”骗术蔓延
这一时期诈骗分子主要操作的是“脑溢血”诈骗案。诈骗人员通常在各大车站收集旅客手机信息,然后冒充医务人员,打电话谎称外出人员在异地患脑溢血等重病或遭遇车祸,哄骗其家属将所谓“手术费”“医疗费”汇入指定账号,少则几千、多则十余万元。
在广州做玉器生意的郑女士突然接到福建老家打来的电话,告知其父亲在火车上突患脑溢血,急需救治。她按照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与自称是“主治医师”和“院长”的人取得了联系。对方说其父急需手术,要求先汇3医院的账号上。郑女士立即汇出3.9万元。期间,她一直试图与父亲联系,但由于手机关机,始终没有联系上。
10多分钟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说她父亲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爆裂,急需使用进口药,需再次汇款。于是,她又汇去10万元。当天13时许,郑女士再次接到索款电话,要求再付10万元。已有所察觉的医院查询,获悉并没有类似病人,才确知受骗。(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年前“中奖”、“重金求子”利诱
年到年间,电信诈骗猖獗,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最寻常的诈骗方式还是画饼利诱,作案人巧妙地利用人对利欲的渴求实施诈骗。
偃师市居民王某接到一通自称是香港25岁富婆的电话,电话中对方称自己老公丧失生育能力,而公婆又急需后代继承家族财产,若王某能成功使其怀孕,将补偿万元,王某听后怦然心动,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对方怀孕。该女子声称“重金求子”需要签订协议并需律师公证,需王某先汇款元公证费,王某随后向该女子汇款元。
次日,该女子称已经乘机到达偃师某酒店,要求王某到酒店与其见面。王某到酒店门口后,该女子来电称需要公婆同意为由,让王某再汇款3万元表诚意,王某见状不假思索又向该女子汇款3万元。后该女子又以需丈夫同意并将补偿款追加到万元,继续诱骗王某不断向其汇款。汇完款,该女子以种种理由不与王某见面,王某才知被骗。
年起假冒“公检法”行骗
年以后,电信诈骗案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最初,犯罪分子以电话或银行卡欠费、法院传票、车辆违章、异地电话卡欠费等为由头,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称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且涉嫌洗钱、涉黑和诈骗等犯罪,要求对事主的银行账户进行处理,从而对事主进行诈骗。之后,还有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编造银行卡透支要还款、有社保金领取等虚假信息行骗。
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人员,称刘女士名下有一张北京联通电话卡,被举报发送不良信息,还称可能有人利用刘女士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后对方将电话转入北京东城公安分局,称刘女士涉嫌洗钱,让刘女士拨打“‘*”电话,并让刘女士在对方引导下查看了写有自己名字的拘捕令、通缉令。
自称“检察官”人员询问刘女士名下有几张银行卡、多少余额,并让刘女士将所有资金都转移到一张银行卡上,将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告知自己。对方称这事要保密,不能向任何人说,待处理结束后再联系刘女士。事后刘女士登录手机银行,发现自己账户内存款不翼而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共计损失元。
年后网络诈骗频发
随着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诈骗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伪基站等方式进行诈骗。
溧阳市民陈某接到电话,对方冒充客服,称其在网上购买衣服甲醛超标可退款,陈某根据对方提示操作,通过网络转账和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转账,一共被骗现金余元。
年起借大数据精准诈骗
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骗子可精准地找到被骗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爱好乃至最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