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介绍 >> 2020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湖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州考察,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湖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一四六十”工作体系,聚焦“两手硬、两战赢”,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亿元,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4:49.6:46.0。经最终核实,年,湖州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3:51.2:44.5。
表1分行业增加值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6.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2%。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9亿元,增长15.6%,占比为93.0%;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为.7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为44.6亿元,下降5.6%,个人所得税为30.7亿元,增长37.8%。全年财政支出.4亿元,增长3.8%,其中民生改善支出.4亿元,增长2.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3.3%。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看,食品烟酒上涨7.8%,衣着下降0.5%,居住与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下降3.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9%。
表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6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22.19亿元,下降1.7%;牧业产值26.14亿元,下降2.4%;渔业产值72.67亿元,增长5.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含苗木面积)86.9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60.71万亩。观赏和绿化苗木面积33.87万亩。油菜籽产量2.31万吨;生猪出栏26.61万头,下降7.3%;主要畜产品肉类产量6.3万吨,下降4.1%;蚕茧产量0.46万吨,下降6.8%;家禽出栏.95万羽,增长5.6%;禽蛋产量2.25万吨,下降3.9%;水产品产量53.28万吨,增长5.0%。
全市年末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园个,其中省级个;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22个,其中省级1个。年末拥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年末拥有绿色食品基地21.0万亩,绿色食品个。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53个,涉及土地.5万亩,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
三、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轻工业.6亿元、重工业.4亿元,分别增长2.4%和6.8%。33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8个行业超过4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亿元,增长2.2%;通用设备制造业94.8亿元,增长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2.1亿元,增长8.0%;家具制造业80.7亿元,增长5.6%;纺织业74.8亿元,增长1.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3.6亿元,增长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9.0亿元,增长9.9%;化学纤维制造业43.6亿元,下降2.1%。从重点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8亿元,增长8.2%,占比为59.7%;战略性新兴产业.0亿元,增长11.9%,占比为35.0%;装备制造业.6亿元,增长11.3%,占比为3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比上年下降2.5%;利税.9亿元,其中利润.7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7.7%。12个工业行业达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利税超10亿元”,共实现营业收入.0亿元、利税总额.8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3.1%和74.7%。9个行业利税超过2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8.2亿元,下降1.5%;通用设备制造业51.2亿元,增长15.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2.9亿元,增长21.5%;纺织业37.6亿元,增长55.4%;医药制造业35.0亿元,增长2.1倍;家具制造业33.1亿元,下降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9.8亿元,增长11.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8.0亿元,增长9.3%;专用设备制造业22.3亿元,增长59.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6.6%。民间投资增长6.8%,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0.8%;交通投资增长1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8%;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下降4.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16.1%,其中新开工面积.1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增长8.8%,其中住宅.2万平方米,增长7.8%;商品房销售额1.1亿元,增长11.7%,其中住宅.3亿元,增长12.0%。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0亿元,占GDP比重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万平方米,增长13.8%;竣工面积.0万平方米,增长16.6%。全市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5家,一级资质企业33家。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1.0%。批发零售业销售额.6亿元,增长6.7%;住宿餐饮业营业额.8亿元,下降2.4%。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全年实现零售额.3亿元,增长2.0%。其中,石油及制品类60.1亿元,下降37.1%;服装鞋帽类91.1亿元,增长.1%;粮油、食品类23.0亿元,下降0.8%;汽车类.2亿元,下降7.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4.8亿元,下降9.1%;金银珠宝类8.7亿元,下降1.7%。
全年旅游总收入.6亿元,收入恢复率84.0%。全年过夜游旅客万人次,人次恢复率92.2%,恢复率居全省第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口.8亿元,增长22.3%;进口.4亿元,增长4.9%。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8亿元,增长23.3%;加工贸易出口40.0亿元,增长13.3%。按企业性质分,生产企业出口.1亿元,增长9.5%;流通企业出口.8亿元,增长82.7%;外资企业出口.9亿元,增长15.6%。按主要产品分,机电产品出口.8亿元,增长34.8%,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8亿元,下降5.9%。按主要市场分,大洋洲出口增长较快,达到29.0%;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分别增长22.7%、25.2%、5.9%、26.3%。一带一路出口额.6亿元,增长21.8%。
表3外贸进出口额
全年新批准及增减资利用外资项目个。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家,增资项目84个;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个。全年合同外资39.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全年实到外资12.1亿美元。其中,第一产业0.1亿美元,增长9.2%;第二产业5.4亿美元,增长24.9%;第三产业6.6亿美元,增长2.7%。
七、交通运输和电信
全年完成客运量万人,比上年下降37.3%;客运周转量10.6亿人公里,下降45.1%。完成货运量3万吨,增长2.1%,其中公路万吨,增长5.0%,水路万吨,下降2.2%;货运周转量.6亿吨公里,增长3.8%,其中公路86.5亿吨公里,增长5.1%,水路.1亿吨公里,增长2.9%。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增长5.1%,内河集装箱吞吐量55.8万标箱,增长5.9%。
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9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6.3万辆,增长7.1%;私人汽车保有量86.1万辆,增加5.7万辆,增长7.0%,其中轿车81.4万辆,增加5.1万辆,增长6.7%。全年小型汽车上牌量9.4万辆。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37.9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6.5%;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4.1万户,比上年减少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万户,其中4G用户.3万户,增长4.9%;年末宽带用户.3万户,增加18.1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7亿元,增长13.8%;本外币贷款余额.0亿元,增长22.7%;不良贷款率为0.51%,比年初增加0.03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居全省第2位,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表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全年证券营业机构股票成交额.7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其中代理A股成交.4亿元,增长53.6%。新增东方生物、德马科技、浙矿重工、辉煌明天、兆龙互连、中晶科技、润阳科技等7家上市公司,实现首发融资34.5亿元;旺能环境、洁美电子等4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实现再融资57.1亿元。全市年末已拥有上市公司39家,其中境外10家,境内29家。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亿元,增长11.6%。其中,财产险46.7亿元,增长4.9%;人身险81.0亿元,增长15.9%。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0.2亿元,增长2.8%。其中,财险赔款26.7亿元,下降2.2%;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3.5亿元,增长14.5%。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全年招收学生13.73万人,在校学生47.15万人,毕业生11.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3.63%,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99.31%,提高0.07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均为%;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99.79%,提高0.17个百分点。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20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2.03万人;每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6.8人。
表5年学校基本情况
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38件,居全省第3。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项;技术成交金额77.3亿元,增长4.5%。全市年末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家,比上年增加66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增加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年末拥有剧场3个、影剧院34个,文化馆、艺术馆6个,全年举办展览个,组织文艺活动次;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量千册件;乡镇街道文化站72个;博物馆(文化馆)36个;文物保护单位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52个。
建成城市书房13家、农村文化礼堂个,成为全国唯一的文旅公共服务综合性试点城市。全年出版各类报纸13.8万份,其中湖州日报4.5万份,湖州晚报6.2万份,湖州广电报3.1万份。
高质量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百姓健身房60个,拆装式游泳池9个、笼式足球场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0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个,完成中心城区件健身器材更换及约件健身器材维护工作;扎实开展湖州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市本级与区县联动,形成合力,共开展7季活动。抓好公共大型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开展“周三全民健身免费开放日”活动,全年免费开放场,受益人群13.06万人次。加强“极限之都户外天堂”品牌建设,成功举办了中国桨板俱乐部网络联赛总决赛暨南太湖桨板公开赛,协助开展浙江省第二届户外运动大会暨莫干山户外运动嘉年华、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等系列品牌赛事。
全市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医院72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85家、妇幼保健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医院24家,医院8家;拥有医疗床位张,医院(含妇保院、卫生院)床位张;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15人。全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9‰、2.40‰,分别比上年下降0.26个千分点和持平。
十一、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0%,经营净收入增长2.8%,财产净收入增长3.5%,转移净收入增长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1.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6.7%,经营净收入增长6.5%,财产净收入增长8.1%,转移净收入增长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增长1.6%。
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9万人,比上年增加7.6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9万人,增加10.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7.97万人,增加5.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1万人,增加17.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2万人,增加35.36万人。全市年末住房公积金正常缴存人数达到47.82万人,比上年增加3.94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83.10亿元,增长26.5%;当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1.04亿元,增长47.0%。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3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0%。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人数人,其中农村66人、城镇8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0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
湖州市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成为全国率先、全省首个实现市县“满堂彩”的地市。成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3位,美丽浙江考核实现“八连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大脑支撑应用场景个。44个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完成投资.8亿元,6个镇获评全省优秀样板镇。城市15分钟、农村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太湖溇港、桑基鱼塘分别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涌现出“余村经验”“织里经验”等典型做法,实现平安湖州建设“十三连冠”,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市区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26微克,下降18.8%;空气优良率87.7%,提高11.0个百分点。“五水共治”连续夺得“大禹鼎”,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人口数据将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公报,与人口相关计算指标的数据暂缺。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数据采用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结果;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万元及以上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包括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来源:湖州统计
原标题:《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