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介绍 >> 为什么福建人特别会做生意悦文天下
本文转载自
我国的文化,使得绝大多数人对商人这个职业非常陌生,只知道是做生意的,老胡自己是个典型的厦门商人,今天老胡写这篇文章给读者科普介绍一下,让大家更深入了解福建商人这个在全球闷声发大财的团体。
现代人家族祖祖辈辈基本都是从事农业手工业,毕竟工农掌权以后,地主和资本家的后代正常也活不到新中国成立。
大部分有商业文化的省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商业活动普遍减少或绝迹,但是福建省依然商业文化从未停止,这和福建省的地形有极大的关系。
八山一水一田的福建
中国人都差不多优秀,全中国不论南北都是黄河流域所撒出去的种子,所谓差异不过是根据不同条件下进行适应的结果罢了。
中原,尤其以北方人为主的传统生存模式就是种地,从事手工业,然后供出一个状元(大学生),考取功名(国企,公务员),世世代代以此为文化。
地缘与人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福建省80%是山,10%是海,10%是田,背山,靠海,江河出海口小块冲击平原,这样的地形下,注定了广东人福建人浙江人台湾人不能像中原城市一样,家家户户都有良田可以耕种,必须要出去拼闯谋生。
福建省只要是没单位的家庭,踏实点的只能务农的,捕鱼,偏偏福建山多地少,粮食收成差,渔业不发达。
而台湾问题,福州早期动不动就被台湾轰炸机骑脸丢炸弹,厦门也常常被炮击。所以国家几乎就不给钱发育,生怕建起来就被打烂了。
老胡以前在厦门盖房子,一铲子下去,很容易就挖到军用电缆……当年福建是战略性放弃的对台第一线并不是说着玩的。
福建人出海打鱼还要防着台湾抓人,多少福建人为了偷渡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可是没办法啊,不走出去,在这八山一水一田的破地方,每个福建人都是被逼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把福建人逼出去的,民国时期,福建早期家家户户的长辈都会教育晚辈,如果你怕吃苦,不敢冒险,就算不在这里饿死,以后也讨不到老婆,没出息。
记得我小时候,北方因为政策支持,开始走向温饱,而闽南地带还特别穷,除了我们村的赖昌星刚发家,村里吃不饱的家庭大有人在,当年饿的时候去厦门的世贸商城沃尔玛偷面包偷了3年,屡次被抓屡次再犯,就是饿。
穷怕了,那一年,整体的风气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只要能来钱填饱肚子都愿意去做。
而创业的高风险,导致每一个成功致富的福建商人,背后都是千万尸骨里爬出来的。
这个先决的环境条件早就了那句福建人的名言:爱拼才会赢。
做生意是有大量的技巧的,这门学科通过一代代通过祖辈言传身教,在今天就会显得十分突出。
纵观福建省的先决条件,无法生产自给的粮食,必然要寻找粮食生产之外的求生之道,真的就是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打。
山赋予人坚韧的性格和体魄,几百年来对抗风浪和日本倭寇造就了福建人世界闻名的彪悍文化,大江大河连通内陆经济腹地;河口冲击平原孕育文化,文化给人以灵魂;大海给人以出路。
这就导致了福建省,自古以来人们的出路,只有出海,经商,偷渡务工。
而商人见多识广,容易逐利,勤劳踏实,善于思考,敢闯敢拼富有冒险精神,造就了初期一整批富人,这些人把钱带回福建,置办企业,或者去厦门买房,这些巨大的改变影响着当年一起贫穷的村民,使得老乡们前赴后继的走出家乡,外出闯荡。
温州人有句话叫: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福建则,宁可卖大葱也绝不打死工,如今整个东南亚地带,几乎被福建人垄断,不得不说跟文化有很大关系。
国家对福建的财政投入是全国倒数的,而福建省的GDP和税收又是那么出众,不得不说福建人真的很不容易。
抱团战斗的福建人
福建有大量的民系,几乎每隔几个村,方言习俗都完全不一样。大的民系有河洛人(闽南人)和客家人,小的更多了,相对有影响力的现在有莆仙人,福州人以及闽东人,而福州人根据历史迁入时间,也细分为福清人,长乐人。
强大的闽南商帮都是独立建立商会的,莆田游医帮更是一直以来都自成体系,以至于福建省的商帮也数不胜数。
长乐帮和福清帮在海外,除了说闽东话(福州话)的不欺负,很多地方强大的闽南商帮都是独立建立商会的,莆田游医帮更是一直以来都自成体系。
想赚这个钱,就得先融入圈子。
福建人极其爱喝茶,没事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怎么赚钱,不是吹牛逼,想赚钱一是圈子,二是人脉,圈子决定思维。
再就是有人扶,能力强的人啦一把在当地很容易就起来,如果没圈子,自己再有能力也会郁闷:如今创业怎么那么难。
再者,福建人尤其喜欢抱团,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福建的商会,本地区的福建人定期在一起聚会,互通有无,相互提携,如果有投资机会,就会有大小股东入股,并且民间借贷相当发达。
全国大多数装饰城都是福建人开的:
福州人做黄金和基建隧道,
医院、超市、加油站、做木材生意,
沙县人做小吃,最出名的就是沙县小吃,
长乐人做冶金业、
泉州人做电子、汽车配件、
晋江跟石狮人做服装跟鞋业、南安人做机电产品跟石材业,
福建人在海南几乎垄断了水果物流业、还有武平的不锈钢、消防工程跟消防器材,漳州的花卉、水果、家具、模具、石英表、食品跟食用菌。
九十年代假烟生产基地在漳州云霄,安溪铁观音、磁灶瓷砖、惠安石雕、南安五金、水头石材、晋江鞋业、石狮服装、德化陶瓷、永春芦柑,放眼大泉州中国驰名商标太多都在福建。
内蒙古的煤矿生意也大都是福建人在做的,矿山花岗岩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全国遍地开,老板皆是福建人。
电信诈骗几乎被福建垄断,跑去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的也挺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如果一家族能力不够就会和别的家族建立合作互利机制,所以很多福建老板的老婆也是另一家企业的千金,这事见怪不怪了。
福建人比较喜欢抱团,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立的商会,本地区的福建人一般会定期聚在一起喝喝酒、泡泡茶和谈谈生意,如果有发现机会,就会有大大小小股东入股。
也有很多福建人跑去非洲卖青蒿,都是低声发闷财的,不管是贴牌做鞋子、服装、还是捡边角生意的,或者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
同时,福建人宗族意识强,传帮带,一个人富带动亲戚朋友一起富,浙江人,潮汕人也这样。
福建人在家乡可能会窝里斗,但是一旦出了福建省,那就是相当的团结。
还记得前阵子香港的闽南人被欺负了,福建的闽南人商帮出资,集中送人手去香港打废青的视频吗?
福建人在当地做生意也是很有手段:
如果有一个福建人在某地办一个厂挣钱后,他就把亲戚叫来办了十多个这样的厂,成立闽商协会,把本地人办的这种厂,先集体价格战打压到关闭,然后再收购,继而垄断这个行业,以后价格他们说了算。
在这样的操作上,福建人完成了大量的初始资本积累,富起来了大部分福建人。
但如今福建做生意的热情也在衰退,主要也是因为福建省经济好转,大家普遍认为打战也打不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别的出路。
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选择多了。
有人说,福建人赚钱不择手段,很多人没有道德底线,这个我不否认,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毕竟省份大了,什么人都有。
总而言之,不吹不擂,人有好有坏,有的人吃血馒头的,有的人踏踏实实干实业的,有的搞诈骗的,有的搞赌博的,有的搞传销的,当然也要大多数正经做生意的。
文末,也希望福建省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