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介绍 >> 福建交通运输厅持续选派党员干部驻村
“以前湘源村的村集体财产较少,是典型的‘空壳村’。现在高山蔬菜成了村里的‘新宠’,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站在阡陌绿田间,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驻南平市政和县湘源村第一书记陈江自豪地说。
陈江是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各地扶贫干部中的一员。驻村以来,陈江充分利用高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积极挖掘、引导、培育有特色的高山蔬菜产业,带动参与生产的农户达80余人,其中贫困户及低保户30余人。今年4月,湘源村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福建省委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持续向贫困地区派驻挂职干部或驻村第一书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大派驻干部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在基层一线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引路人作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好农村路”便利老百姓
协调电力、电信部门进行施工临时用电审批、沿线电力杆线迁设、通信线路移设,协调业主部门、项目总包部及沿线村庄开展征地工作……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寿宁县下党乡挂职干部沈冲,充分认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下党乡通乡公路建设。
为确保项目部早日进场开工,沈冲多方奔走,用半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主要红线内土地征收及搅拌站、制梁场等临时用地工作,赢得了宝贵的开工时间;积极主动对接市县交通运输部门,争取到余万元资金开展系列养护工程,推动实施3条公路养护提升和6条路线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保障村民安全出行。
“养护好道路后,村民们发自内心对党、政府以及我们表示感谢,我觉得为修路付出的所有艰辛和酸涩,都已不足挂齿了。我更应该感谢这些勤劳朴实的老百姓,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才能顺利开展扶贫工作。”沈冲说。
真抓实干方显成效。年年底,下党乡在路长制绩效考评中排名全县第一,同时被宁德市评为年度“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四无”目标创建宜居家园
“大家注意了,水沟要挖深一点,下雨天才好排水。”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武夷山市毛厂村第一书记宋渊明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加快构建美丽乡村。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宋渊明积极实施水体治理,创新“依法自愿、统分结合、标准管控、整村推进”模式,整村建设三格化粪池,主村建设污水统一收集处理设施,全村污水有效处理;打响拆迁攻坚战,做好村庄特别是主干道沿线临时搭盖、废弃禽舍猪圈等拆除工作;推动裸房整治,完成主干道沿线房屋立面改造。
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宋渊明大力开展垃圾治理,建立巩固“一三三四”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强化依托一支队伍,实行房前屋后包扫干净、包收清楚、包摆整齐“三包”模式,实施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三化”管理,实现房前屋后无垃圾、畜禽圈养无异味、河道沟渠无污水、公共区域无丢弃“四无”目标。
环境宜居,乡村更出彩。宋渊明与当地百姓一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瓜果等,进行环境绿化美化,并完成古树林保护、村口村标等景观建设工程。如今,面貌一新的毛厂村先后被评为南平市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示范村。
争取各类资金建设民生工程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争取各类帮扶资金万余元,为村道和村内景观公园安装盏太阳能路灯,种下桂花树、紫薇等株……驻村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政和县革命老区茶林村第一书记张旭敏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张旭敏的努力下,茶林村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3公里机耕道、富竹源自然村通村公路、自来水改造提升三期工程、5.3公里河道清淤工程、1.2公里公路安防工程、村民文化广场、绿化公园、村内河堤修复、余户村民旱厕改造、幸福院食堂、村级卫生室、乒乓球室、运动健身器材、消防应急管网建设、溪里桥公厕、溪里桥村民活动中心(停车场)等诸多民生项目陆续完成并投入使用。
同样的变化也在半源村悄然发生。三年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政和县半源村第一书记郑振武多方筹集资金多万元,推动完成3公里的进村公路拓宽、半源村至西洋村的旅游公路拓宽、米村河道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老人幸福院修缮、村容村貌提升等18项民生工程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各地的扶贫干部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努力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