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信器材 >> 电信器材介绍 >> 冷知识中国汽车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将动植物人格化,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寓意。比如青松因其坚毅魁伟,翠竹因其挺拔多姿,冬梅因其傲雪报春,被人们雅称为“岁寒三友”。而“岁寒三友”的精神品质,在西安交通大学百廿又五的璀璨征途和新时代的昂首阔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松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李山甫《松》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列强环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由此揭开了交大这棵魁伟的“青松”,长达年的恢宏校史。
年,学校定名交通大学。“交通”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寓意交通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先辈学人本着兴学强国的理想,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
作为国人创办最早的近代大学之一,交通大学肩负着为国家“造就桢干大才”的重任,诞生了我国科技教育史上的诸多“第一”——
我国第一个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年,交通大学成立交通大学工业研究所,年春扩建并更名为交通大学研究所,成为我国最早的大学科学研究机构。
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上个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的钟兆琳教授指导并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促成了我国第一家民族电机制造厂——华生电动机厂的诞生。
我国一部自制汽车年,交通大学电机科毕业生支秉渊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汽车,并因此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
我国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年7月20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交通大学与交通部电信总局、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制造厂合作,成立电信研究所。
……面对凛冬一般的时局,交通大学如青松一样坚毅魁伟。
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为救国而生,又因建国而迁、强国而兴!
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为国之需的烙印使交大人不负使命、义无反顾。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上火线”的英勇气概和“拓荒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告别繁华的上海,去往荒芜的西北,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年,学校由国务院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从此扎根在十三朝古都西安,为新中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培育了大批英才,成为我国调整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的成功范例。
竹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杜牧《题刘秀才新竹》
往事从头阅,历久绵长;时人更砥砺,接续奋进。
西迁,于国家,是部署,是战略转移;于交大,是拓荒,是再次创业。如果说西迁前的交通大学,如青松般坚毅魁伟,那么西迁后的交通大学,便如翠竹般挺拔多姿。
年,西安交通大学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和“”工程建设学校,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年,占地亩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正式启用,在理、工、医、文四大板块建立了29个研究院、多个科研平台、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西迁后校史沿革
学校综合排名
部分单项排名
学校优势学科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创造了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应。
年至今,学校主持“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的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7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17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从“北斗问天”,到“嫦五奔月”,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归国效力,到“英雄航天员”景海鹏三巡苍穹,从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到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一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立足“四个面向”,积极开展前沿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为科技强国梦源源不断地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校友
西安交大空间视觉团队助力“嫦五”升空
媒体报道西安交大为抗击疫情贡献科技力量
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与毛泽东不同,陆游咏梅,叹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清代诗人龚自珍却认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虽与“落红”无关,却也在傲雪报春的同时,甘为人梯,愿做“护花”的“春泥”。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从筚路蓝缕到兴盛繁荣,西迁后六十余载的风雨沧桑、弦歌不辍,几代人的躬耕树蕙、化育英才,铸就了西安交通大学今日的辉煌。
年,西安交大开始实行“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年开始,先后创办了“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
少年班
钱学森班
侯宗濂班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人工智能班
……同时,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学校毕业生以其“严谨扎实的学业功底、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创新进取的思维方式、德才兼备的过硬素质”享誉海内外,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据最新发布的《西安交通大学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截至年11月30日,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9%,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8.60%,硕士生就业率为99.49%,博士生就业率为99.73%。
建校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校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凌鸿勋、邹韬奋、陆定一、侯绍裘、钱学森、张光斗、王安、吴文俊、田炳耕、江泽民、黄旭华、侯宗濂等,为历届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培养了蒋新松、潘健生、李伯虎、陈国良、李鹤林、叶尚福等44位两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为国家输送了28万余名全日制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涌现了“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珏、奇虎董事长周鸿祎、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从“求实学,务实业”,于民族危难之时开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的时代创举;到“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在陌生的麦田上重建一所一流大学的使命担当;到“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持续65年为西部开发耕耘奉献;再到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一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如松竹经冬不凋,如梅花耐寒开放,在奋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不断呈现出新的气象。波澜壮阔欣回首,重任千钧再出发,接下来,交大人将继续弘扬西迁精神,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在新征程开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