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位于西安城区东北部,横跨城廓内外,形成城内城外两部分,是市辖三个城区之一。因境内有“新城”而得名。辖区呈刀把型,东西长7.63公里,南北宽7.2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53'32″~°1'34″、北纬34°14'09″~34°18'03″。总面积为29.98平方公里。海拔.2~米。东沿铁路专用线与灞桥区相连,南依东大街、建工路与碑林区、雁塔区毗邻,西至北大街与莲湖区为界,北连龙首路与未央区接壤。民国34年(年)11月,西安市设区级行政建制。以数字为序,共有12个区。建国后,仍沿袭12个区建制。年12月进行区划调整,将第四、五区及第十区第六乡合并为新城区。年,又将未央区的黄金庙、自强路、太华路、二马路、解放门车站5个街道办事处(即原八区及八府庄一带)划归新城区。筚,在城市公社化运动中,撤销新城区建制,年,恢复新城区建制。年改称东风区,年又复原名。今新城区境为第四、五、八区及第十区的一部分。区人民政府设在尚德路号。辖11个街道办事处,个居民(家属)委员会,13个村委会。年,全区总人口为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人,占2.7%。人口密度为.1人/平方公里。有汉、回、满、蒙、朝鲜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7%。新城区境历史悠久,年来政治地位十分突出。远在西周、秦、汉之时,就是京畿之地。隋开皇二年(年)兴建大兴城后,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唐长安城宫城的东宫,大明宫的含元殿、丹凤门,以及翊善坊、光宅坊、永晶坊、来庭坊、延政坊、大宁坊、十六王宅、兴宁坊、永嘉坊、安兴坊、永兴坊位于区境。含元殿、丹凤门当时是皇帝举行重大朝会、颁布诏令、阅兵凯奏、庆典仪式的场所,唐高宗之后余年间唐诸帝曾在此号令全国,为全国政治中心。唐张祜诗云:“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唐朝之后,全国政治中心东移,西安作为西北重镇,以具有维系西北稳定,屏障中原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受到宋、元、明、清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新城区境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仍起着西北和全省行政中枢的作用。元朝至元九年(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第三子忙哥刺为安西王,次年在浐河西岸(今石家街)营建安西王府(“斡珥垛”),拥兵15万,镇守关中和六盘山,并兼管河西、吐蕃、四川广大地区。明洪武三年(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次子朱樉为秦王,秦王府就建筑在今日的新城,称王城(后讹为皇城),其“宫殿轩敞,川原亭池,极一时之盛”。清王朝对西安也极为重视,派骑兵驻防,并沿今东大街、北大街修筑城墙将城东北隅建为“满城”,作为清八旗军驻防地,形成城中之城,约占西安城区面积四分之一强。“满城”内设有将军署(在今西五路西段)、右翼府(在今南新街)、左翼府(在今市体育场),又以原秦王府(今新城)作为八旗教场。新城区境仍发挥着扼据要冲,震慑一方的作用,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但是,由于“满城”的存在,区境城内部分在清代二百多年间,成为市区的一个封闭的特殊区域,其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安市其他区域。民国初年,政局动乱,经济凋弊,落后情况基本没有改变。民国23年(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火车站坐落区境,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蕈沦陷区难民流入,大批工厂企业内迁,尚仁路发展成为商业街,火车站周围发展成为工业区。西安解放后,随着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区境不仅城内发展迅速,城外也被规划为重点工业区,迅速发展成为国防工业重要基地、西安商贸物资的主要集散之地,城区中心功能日益突出。新城区境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以其深远的历史渊源,优越的地理区位,形成独特的发展轨迹,具有鲜明特点。古城新市区新城区境既古老又年轻,它是西安的一部分,具有古城的历史风貌;又是古城中新的开发区,具有新市区的时代特色。辛亥革命时,区境内的“满城”,毁于兵火,几成废墟,荒芜空旷,人烟稀少。民国元年(年)9月,陕西都督府下令拆除“满城”西、南两面城墙,同时,将“满城”南部官地.5亩医院建院(医院及尚德路至炭市街地段)。民国5年(年),又将“满城”东南部官地41医院(医院)。从此,翻开重新开发区境的序幕。民国10年(年),冯玉祥拨款1万元资助张子宜在今东二路至东四路之间创办西安孤儿教养院(后更名西安私立子宜育幼院)。民国16年(年)2月,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在皇城东北面,将亩空地开辟为革命公园,营建两大墓穴,安葬“围城”期间死难的军民人,并建革命亭,以资纪念。7月,陕西省政府迁入皇城后,在东、西、南门外分别开辟了东新街、西新街、南新街。翌年又拓修北新街。民国17年(年),西安市政府正式将原“满城”地域划为新市区,规划道路,标卖荒地,进行开发。是年秋,开拓修筑了尚德路、尚仁路(今解放路)、尚俭路、尚勤路4条道路,修建了民乐园。民国18年(年),开辟了以“崇”字起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条道路(今东、西1~8路)。这样,就将新市区建成为各大约50亩大小的30多个街坊。民国19年(年),西安市政府正式设立新市区管理处,负责新市区的建设和管理。民国23年(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在尚仁路北端凿通城墙,开辟了中正门(今解放门)。民国25年(年),在尚平路两侧及北新街陆续建成一德庄、二华庄、三秦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七贤庄、八仙庄;在北大街中段东侧建成通济南坊、中坊、北坊,成为当时西安城内最整齐、最美观的居民住宅,与城内广大地区、铁路两侧低洼阴暗、杂乱脏臭的棚户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三、四十年代,沿尚仁路一线建成民乐园市场、民生市场、国民市场、游艺市场,在案板街建成平安市场。至此,区境城内部分的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此谓第一次开发。新城区境的第二次开发在建国后的50年代,重点在城外部分。当时区境东郊是广阔的农村。为配合大规模经济建设,年,辟修了长米的长乐路,它西连东、西五路、莲湖路,是贯穿西安的通衢大道。年又开拓横贯南北,长米的万寿路以及与之相平行的幸福路。原设计两路为上下行线,中间为花园,总宽米。接着修建了咸宁路、长缨路、华清路、金花路、韩森路、太华路等18条干道。这些道路整齐宽阔,保持了唐长安城东西南北笔直、均衡对称、棋盘式布局的特点,基本上形成了境内道路网络骨架。与此同时,一批工人新村、居民住宅拔地而起。北郊建成生产村、华峰新村、铁一、二、三、四村及铁东、西、北村等,这些村庄因在大明宫文物保护区内,故均为平房。在东郊则建成由楼房群组成的20个街坊,这些街坊占地大的六七万平方米,小的两三万平方米。总之,经过两个时代,两次开发,特别是建国后的大规模开发,形成了今日新城区的格局,奠定了新城区迈向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国防工业重地民国初年,西安仍以手工业作坊为主,近代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30年代,由于日军侵略,国土沦陷,国事日艰,西安成为大后方经济发展战略重镇,出现了西安近代工业发展的机遇。新城区境由于地处新市区,土地空旷;火车站坐落境内,交通便利;集聚众多难民,劳动力充裕。于是成为许多内迁企业、新建企业理想的落脚点。民国18年(年),宋哲元创建陕西汽车修理厂(今厂),是陕西第一家机器制造厂。民国24年(年),石家庄大兴纱厂将部分设备迁来西安,建立大华纺织厂,拥有纱锭2.5万枚、布机台,是陕西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现代机器纺织厂。民国25年(年),建成西京发电厂,为西安首家官办发电厂。民国26年(年),韩威西、薛道五等集资创建了西北化学制药厂,是陕西第一家化学制药厂。在此期间,西安最早的机器制面粉厂——华峰面粉厂、最早的卷烟工业——秦丰烟草股份公司、最早的机器制纸业——西北机器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境内建成。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区境有近代工业84家,职工万余人。其中,百人以上的工厂有15家,职工余人。分布在以铁路为轴线的南北两侧,使之成为西安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抗日战争结束后,区境民族工业曾有短暂发展,但因国民党反共内战爆发,通货恶性膨胀,经营困难。解放前夕,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建国以后,区境近代工业的发展迈进了崭新的阶段。50年代,西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苏联援助我国的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在区境布点的即有6项。华山机械制造厂、秦川机械厂、黄河机器制造厂、东方机械厂、昆仑机械厂和西北光学仪器厂在东郊韩森寨崛起,区境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基地。同时,省金属结构厂(今建筑机械厂)、省建筑木材厂、陕西钢厂、市人民搪瓷厂、西安黄河棉织厂等一批工厂亦相继建成。至年,区境共有工业企业个(其中:部属11个、省属11个,市属56个),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机械、军工为主体,包括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光学仪器、通讯设备等多种门类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三个新兴工业区。一是以韩森寨为中心的国防工业区。除6大军工企业外,尚有陕西钢厂、陕西汽车总厂、西安微波设备厂坐落其间,以及众多中、小工厂,计个,职工8.1万余人。二是以胡家庙为中心,省属工业为骨干的建筑机械、机电工业区。计41个工厂,职工2.6万余人。该工业区内,年又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制药企业杨森制药公司。三是以八府庄为中心的市、区属中小型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计44个工厂,职工2.2万余人。商贸兴旺发达20世纪初期,西安商业中心在南院门、西大街一带。新城区境地处“满城”,商业十分落后。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火车站坐落境内,现代工业兴起,人口骤增,带动了商业的发展。经过30~40年代兴起,50年代发展,80年代繁荣,到90年代形成以火车站为中心、解放路为轴线、东西五路、长乐路为两翼的商业网络,使新城区成为繁华的商业区,有力地促进了西安商业中心东移。区境商业的发展,由于地理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呈鲜明的个性特色:起点高、名特商店多。民国24年(年),建成的西京招待所,中西合璧,庄雅有致,同南京首都饭庄、南昌洪都招待所鼎足齐名,列为中国旅行社的三大招待所,是西北惟一的特级旅店。“西安事变”中,随从蒋介石的陈诚、朱绍良、蒋鼎文等20多名军政大员曾在这里被扣押。著名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当日正好住在招待所,立即向国外作了报道。西藏和平解放后,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首次进京过陕,也下榻于此。民国25年(年),山东人焦藩东创建的珍珠泉浴池,建筑呈“日”字形,通风采光科学合理,设计布局别具一格,装修用具典雅华丽,当时属全国一流水平,成为社会名流的出入之处。“明河银汉间水清似镜,星阙琼楼内过往皆仙”,反映了它当年的风采。中国银行大楼是西安第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北京饭店、正大豫饭庄、上海大丰酱园都名噪一时。建国后50年代,解放路商业更加蓬勃发展。陕西第一座国营零售商业大楼——解放百货大楼雄居北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的民生百货大楼在中部崛起;西安惟一的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在南段耸立。首创饺子宴的解放饺子馆,以仿唐菜闻名的曲江春酒家,著名的八姐妹旅社……分布在道路两侧,解放路成为与东大街齐名的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与此同时,配合工业建设,在东郊兴建了韩森寨商场、胡家庙商场、咸宁商场、长乐百货商店、长乐商场等5个大型综合性商场,与解放路商业街互相辉映,形成了今日区境商业网络的骨架。摊贩众多,市场密集。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战火,逃亡来陕的难民很多定居在区境之内。为维持生计,不少人挑担摆摊进行贩卖,进而集聚成市,集贸市场应运而生。40年代,西安城内较大的市场共有6个,其中5个即集中在新城区境,以经营棉纱为主的民乐园市场、以经营小百货为主的民生市场、以经营鞋帽百货为主的国民市场,在尚仁路东侧一字摆开,盛极一时,成为供应全省人民日用生活品的重要渠道。尚仁路西侧的游艺市场是西安曲艺精花荟萃之地,有上百名艺人在此演出,并设有茶社二三十家。地处市中心的平安市场,集曲艺、饮食、日用百货于一体,摊点林立,品种繁多,驰名的徐记黄桂稠酒、同州张口酥饺、枣肉沫糊以及南方小吃,招徕众多游客。此外,位于中山门内的“鬼市”,是闻名全省的旧货市场。建国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市场中的商店进行了公私合营,摊贩则组成合作商店,这些市场随之消失。进入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城区境内的集贸市场犹如雨后春笋,又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以胡家庙为中心、长乐路为轴线的批发市场群。饮誉省内外的康复路工业品批发市场、长乐中路轻工业品批发市场、华清路青干果批发市场、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太华路建材市场和万寿路药市均为全省最大的批发市场,成为全省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辐射全省,乃至西北各省(区)。炭市街副食品市场是全市设施最好、管理水平最高、品种最全、上市最快的副食品商场,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市场。在这些大市场的带动下,一些中小型市场也星罗棋布,点缀于街巷之中。年,全区共有各类市场36个,全年成交额约27亿多元。专营商业街,独具特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昔日宁静偏僻的街巷,顿时红火起来,各类专营商业一条街破土而出。尚德路原先仅有两三家修理摩托车的小店,80年代初期由南向北逐渐发展,成为有一百多个门点的销售摩托车配件一条街。90年代初又出现5个摩托车整车销售部,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以往的西五路,省市机关林立,商业网点甚少,得开放之天时,占物资机关坐落之地利,迅速发展成为二类机电产品销售一条街,从解放路到北新街口,计有77个门点,年销售额约0万元。西七路东段原为居民住宅区,由于靠近火车站,初期有人在此倒贩香烟,经过多次整顿,形成拥有个门点的烟草一条街。东六路及其两侧街巷,从年起批发书刊,到年达家,为西北有名的书刊批发一条街。昔日的“鬼市”,也脱胎换骨变为“日”市,沿东城墙北起中山门南至东门口,成为拥有二三百个摊位的旧货销售街。此外,尚朴路背靠西安电信局,发展成为通讯器材—条街;西七路西段因有省印刷物资公司,发展成为印刷纸张一条街。西安交通枢纽新城区素有西安“门户”之称。火车站地处解放门外,是西北最大的客运车站。新建的主楼大厅1.6万平方米,可容纳人候车,具有日通过90对列车能力,年旅客发送量为余万人(次)。坐落在车站广场南侧、与火车站翘首相望的陕西省西安汽车站,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全省最大的汽车客运站,辐射全省及邻近8个省(区),年发送旅客万人(次)。位于东郊的西安火车东站,是全国38个路网编组站之一,日均办理车辆辆,并承担着部分物资装卸任务。正在兴建中的西安城东汽车客运站,占地39亩,主楼高15层,集客运、客房、餐饮、娱乐、商务于一体,为西北、西南规格最高的一级客运站,建成后日发车可达班次、运送旅客1万人(次),将成为西安东郊的交通中心。境内的公共交通事业也十分发达,全市4条无轨电车路线,均从境内通过,有3条在境内始发。有27条线路公共汽车在境内通过,16条线路在境内始发。年境内开始出现出租汽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辖区登记营运的出租车有2辆。民国时期,省电报电话楼建在区境,市话实装用户仅户。建国后年新建西安报话大楼,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全国8大中心局之一,是西北、西南通讯枢纽。年市话程控交换设备达35万门,市话用户15.6万户,长途徨控交换机容量3万路端,可直拨国际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事业昌盛区境文化单位众多,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民国元年(年),李桐轩、孙仁玉创建的易俗社,是秦腔剧种中影响最大的剧社。曾编排剧本五六百个,培育演员余人,唱红西北,闻名全国。王天民、刘毓中、宋上华、樊新民、杨令俗、孟遏云、晋福长、肖若兰、陈妙华等几代名流辈出。著名戏剧家樊粹庭创建的狮吼剧团于年迁入境内,创作剧本多个,培育演员多人,形成一支新的豫剧流派。游艺市场、平安市场的曲艺、杂耍、小戏,平民一所、二所的社火十分活跃。张玉堂(张烧鸡)、李润杰、赵文增的相声驰名全国。建国后,境内文化事业更有长足的发展,新建了德庆皮影社、大明宫电影院、新城剧场、省群众艺术馆,以及西七路、胡家庙、铁路、华山、秦川、黄河、昆仑、东方、西光等9个工人俱乐部。80年代,又建成西安市青少年宫、省科技馆、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年,全区有剧场、影院、俱乐部22处。这些场所同新兴起的卡拉OK厅、录像厅、镭射厅等构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娱乐网,为各个阶层的群众精神生活提供了优越的场所、丰富的内容。新城广场,占地6万平方米,是全市的中心广场。西安群众举行盛大庆典、游行集会,多在这里进行。年建成彩色音乐喷泉,使广场更加美丽壮观。早晨,数千名群众在晨曦中练拳习剑,翩翩起舞;夜间灯火通明,光华绚丽,音乐喷泉的彩色灯光,与省政府大楼、省科技馆、青少年宫的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一组蔚为壮观的现代都市景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40年代有各类学校35所(其中,大专2所,中学7所,小学22所,师范2所,职业学校2所)。后宰门一带聚集了7所大中小学校,是西安有名的“文化街”。建国后,南郊规划为高等教育区,原有两所大专迁出。之后,又相继新建、迁入4所大学。普通中小学迅猛发展,年有中学34所,在校学生6人;小学53所,在校学生人。年,新城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从80年代起,改革教育结构,先后建立起9所职业学校,并在7所中学附设了职业班,计有教学班个,在校学生人。此外,还建立了夜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境内医疗机构云集。除第四医院、医院外,医院28所,床位张,医务人员人。其中:医院、医院、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及医院、医院共5医院;有直接医院11所;医院、医院12所。著名中西医专家薛道五、穆少卿、侯宗濂、张锡华、叶瑞禾、高智怡、于明江、王庆林、张时等均在这里为西安医学事业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计划生育工作50年代开始宣传教育,60年代推广使用避孕工具,70年代层层设立专门机构,全面加强管理。年在全市率先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80年代在全区开展人口理论教育,从而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年连续十年保持在5‰左右。年、年、年,新城区荣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本志下限年至年的5年间,新城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团结进取,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为新城区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城区。至年底,区级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2亿元,是年的4.5倍,年均递增34.8%;财政收入完成2.36亿,是年的3.1倍,年递增25.3%,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61.9亿元,是年的7.5倍,年递增49%。几经沧桑,几度风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城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业绩。面临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机遇,年,中共新城区委、新城区人民政府及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拟经五年努力,实现经济翻番,再造一个新城,“初步建成充满活力、实力领先的经济强区,迈向全国先进城区的行列”。勇敢勤劳,朴实智慧的新城人,将继往开来,拼搏进取,万众一心,再铸辉煌,把新城区建成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