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器材

汶川印记脚底板下出新闻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3/1/19 9:53:1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我感到,习主席强调的这“四力”,也是对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国家防灾减灾日来临之日,结合这“四力”,我讲讲执行汶川抗震新闻采访任务的那段经历,算是给诸位一点借鉴和提示吧。

01在路上,不打无准备之仗

时钟倒回到年5月12日。

不是在现场就是在路上的时代记录者——我,正在新疆和田采访两个选题——武警部队奥运火炬手以及和田驻军支援柯柯牙绿化造林工程的事迹。

下午3点,接到央广新闻中心的值班电话,语气急切地告诉我,汶川地震了,目前报是7.8级,应该有重大人员伤亡,不管在哪里,都要想办法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我马上跟时任央广原军事宣传中心主任孙健电话请示报告,他正要通知我赶赴灾区,还反复叮嘱我:到灾区后,一是跟着救灾部队走;二是跟着新闻线索走;三是确保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比任何新闻都更重要——这也成为我日后抢险救灾报道的重要遵循。

我即刻订票,和田飞乌鲁木齐转飞成都。后来据北京的新闻同行说,地震后,连续两三天北京飞成都的机票都已被抢光。重大灾难发生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都要派人前往救灾。

——这也成为我日后在采访重大灾难时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秘籍——直飞航班没票,就马上从第三地转飞,比死等机票要快。

在和田机场登机后,我致电武警原新疆森林总队政委徐元鸿,告知他,我原定的采访行程取消。

令我感动的是,在乌鲁木齐机场,徐政委派人送来一套野战背囊——全套野战食品,雨衣、迷彩服、作战靴、手电筒、洗漱用品等应有尽有——这个背囊确实给我的抗震救灾报道带来很好的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应急采访的同行可以借鉴,常备一个背囊,装上应急采访的所有必要的设备,一旦有事,拿起就走。

从乌鲁木齐起飞前,我询问空姐,成都双流机场能否安全降落。在得到有可能备降重庆的答复后,我马上用手机联系武警重庆总队原新闻站的同志,告知如果航班备降,要尽快把我从陆路送到汶川抗震救灾一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发灾难事件面前,交通、通信,甚至采访机、笔记本电脑,都最好能有备份方案。

我养成的习惯是,每次外出都携带移动、联通和电信三种不同运营商的不同制式的手机和备用电池,万一灾难来临,我随时可以投入电话连线采访报道。

——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也有多次从一个报道选题转往另一个抢险救灾现场的经历,有备才能无患,我从未因为器材装备携带不够而误事。

空中一路忐忑不安,还好,飞机终于在晚上9点多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武警四川总队原新闻站接我的同志让我先到招待所吃饭休息,我坚持直接到总队抗震救灾前指。

02在现场,捕捉最鲜活的新闻

武警四川总队抗震救灾前指设在都江堰——一辆大巴改装的指挥车上。车上侦察、通信等指挥要素齐全,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音视频传输。车内参谋干事一干人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我马上联系中国之声新闻直播间,跟正在指挥救灾的武警四川总队原司令员王佐明做直播连线。从直播连线中,我得知距离都江堰不远的映秀镇损毁严重,急需救援。

在指挥车上,我喝瓶矿泉水,吃个面包后,决定徒步挺进映秀。

道路损毁严重,我换上崭新的作战靴,穿上雨衣,踏着泥泞出发了。冒雨走出大约2公里多,遇到正在抢通公路的武警原交通部队,于是,我马上进行现场采访。得知通往映秀的道路一时半会儿通不了,而且,为了确保安全,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夜间徒步前往映秀。

我不禁有些丧气和失望。这时候,我才感到脚后跟上有个地方火辣辣的痛,就近跑到一辆车上,低头一看,新作战靴已经满是泥泞,脱下鞋袜一看,脚上更是惨不忍睹,双脚全都起了泡,右脚前脚掌和后脚跟分别有两个血泡已经磨破。

——旧鞋子定律。新鞋子永远没有旧鞋子好穿。以后多次的抢险救灾报道,我穿的永远是一双旧鞋子。

凌晨时分,在机器轰鸣的打通道路作业现场,我在抢险部队一台越野车里眯了一觉。

早上醒来,抢险官兵告诉我,这条由成都经都江堰、映秀、草坡进入汶川的都汶公路虽然是全程高速,全长公里,但是地震导致塌方严重,桥梁损毁,十天半个月也不可能抢通。

后来得知,强震导致都汶公路全线损毁80%以上,50多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10多公里的道路被数十处垮塌山体完全覆盖。

5月13日上午,我徒步折返都江堰。中午时分,走到都江堰市外北街的时候,发现武警原四川森林总队正在对压埋在倒塌楼房里的一位老大妈进行救援,于是,我当即停下,进行采访。

以下是报道实录:

导语:武警部队两万多名官兵开进地震灾区后,立即展开救援行动。请听录音报道《22小时的生命接力》。采制:中央台记者孙崇峰。

记者:这里是都江堰市外北街号,现在是5月13号中午12点,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官兵正在对被震塌的六层居民楼里的一位老大妈实施营救,她从地震发生开始,已经被困了20多个小时。清理完外围的崩塌物后,发现大娘的右腿被两块石板卡住,并在不断出血。官兵们拿来核桃粗细的攀登绳绑在她的腰上,想把她拖出来。

大娘的腿纹丝不动,看来这个办法不灵。搜救小组停下来商议对策,医院的骨科专家想到了截肢,被大家否决了。天色转眼就黑了,搜救组给大娘送来了面包、水、牛奶,还有御寒的棉被。武警森林指挥部卫生处刘处长一边对大娘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请医护人员为大娘输液,以维持体能。搜救人员分场三组三班倒轮流守护着大娘。

14号上午10点,搜救小组组长、武警四川森林总队教导队副大队长王新兵,两手抱着大娘的腰,在官兵们的协助下,终于把大娘从废墟中拖了出来,大娘已经昏迷,不能说话。

大队长王新兵不顾自己的手被铁钉扎破,鲜血直流,背着大娘送上了急救车。

救援大娘的22个小时里,这里余震不断。

——救人是抢险救灾报道永远正确的选题,在抢险救灾最初的黄金72小时,永远是生命至上。

但是,能救出活人来的报道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时候挖了半天,搜救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最后挖出的多是遇难者的遗体。这次,能救出活人,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

——在后来玉树地震的采访中,我跟随装备了生命探测仪的搜救小组10多个小时,最后挖出的是一只高大威猛的藏獒。生命探测仪真的很笨,它只能探测废墟里有无生命迹象,但并不能判断究竟是人还是其他生命体——呼吁研发更加先进的生命探测系统。

做完生命接力这则报道后,我来到位于都江堰的武警原森林部队抗震救灾前指,请求派车送我到成都凤凰山军用机场。因为直升机应该是通往震中最快捷的工具,没有之一。

5月13日,成都凤凰山机场,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机即将起飞,记者孙崇峰进行现场报道

5月14日下午2点多,我来到凤凰山机场,直升机正在起降忙碌。

我终于挤上一架米-直升机,跟机组人员交谈后得知,这是一架负责灾情侦查和空投救灾物资的直升机,并不在重灾区降落,完成任务后仍旧返回凤凰山机场。

虽略感失望,但我还是展开观察和采访。在高空中看到,山河变色,生灵涂炭,原本秀美的大地满目疮痍、多处废墟令人目不忍睹。

两个多小时的空中侦察终于有了重要发现——汶川灾区唐家山等多地出现山体崩塌,造成河水囤积,形成多个堰塞湖。

落地后,我马上发出内参预警:《应高度警惕汶川地震灾区山体垮塌造成河水囤积形成的多个堰塞湖》。

时任央广原内参部主任诸雄潮说,这是汶川地震灾区第一篇关于堰塞湖的预警内参报道,为上级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重大参考。

03最前沿,永远是新闻的源头

5月15日一早,我接到武警原水电部队贾方亮政委的短信(当时手机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发短信比较可靠),告知我原武警水电部队狮子坪项目部正在抢通进入汶川的西线公路,具体就是从马尔康往理县、汶川方向,邀我跟随部队官兵一起,挺进汶川。

我了解到,从成都到汶川的公路有两条。一条是东线都汶公路,强震导致全线公路损毁80%以上,地震当晚,我想要徒步进入重灾区而无法通行的就是这条都汶公路。第二条就是西线,由成都至雅安,然后进入国道,经宝兴、小金、到马尔康后转入国道,再经理县到达汶川,全程多公里。由于交通通讯中断,震中汶川成为孤岛,举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