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器材

简论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25/3/18 13:38:42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39.net/m/a_4463792.html
#热点引擎计划#

张洪兴

一网络经济是边际收益递增的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社会资本的主要形态,但因为存在着级差地租,土地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级差地租根源于适合农业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在工业经济时代,产业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主要形态。与土地一样,实物形态的资本是要损耗的,并且各个厂家不能使用同一条生产线,因而边际报酬也是递减的。

然而,这一传统的经济理论却受到了网络经济的挑战。网络经济是边际收益递增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是在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实践中形成的。在以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经济分析中,无论是短期成本曲线,还是长期成本曲线,当生产量达到规模经济的顶点后,边际成本呈递增的趋势。由于成本的递增,而产品的价格并不能随之增加,因此,边际收益递减。但是,这一分析并不适用于网络经济。

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表现为折旧,记为C1;二是信息传递成本,记为C2;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记为C3。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和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因此,C1和C2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呈明显递增趋势。只有C3与入网人数正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的趋势。把三部分成本综合起来可以得知,信息网络的收益却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传递效应。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和网络的建设的持续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各个单个工人积累起来的熟练程度可以不费分文地增大效能,并且投资在生产要素的货币“在转化为生产资本之后,包含着生产的潜力。这些潜力的界限,不是由这个预付资本的价值界限规定的,这些潜力能够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在外延方面或内涵方面按不同的程度发挥作用”。(见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页)

如果说对一般的生产要素尚且如此的话,那么,投资到信息上的货币,其在生产中的潜在效能就会更深刻、更广泛。信息通过累积和处理可以变换,使它的内容和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以适应特定的市场需求,从而身价倍增。由于信息网络的特殊功能,可以把零散、片面、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美国经济学家阿罗(KennethArrow)认为,“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举例来说,一条技术信息能够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加以运用。”(参见《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年版,第页)

这就是说,在信息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这种传递效应也使网络经济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同时,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的自动记忆和自动生成功能,从而可以不断加大网络产生的规模效应。网络信息在使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来源就会变成自发生或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且在网络中自动整合,甚至生成更高层次的、价值更大的综合性信息。这样,信息网络的规模越大,自动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也使得网络经济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

网络经济中显著的创新效应使其实现收益递增。在网络经济时代,创新成为边际收益递增的不竭的动力。技术创新所实现的收益递减,主要是通过创新过程中需要巨大的初始成本表现出来的。初始成本是一笔固定的支出,它不会随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又是一笔沉淀支出,一旦支出就不能收回。如果实现了创新,它就可通过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与传统的产业相比,初始成本对高技术行业更为重要。

物质生产依赖较多的物质原料和少量的技术投入;而高技术产品依赖更少的物质投入,生产过程中追加投入的成本与初始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一旦生产过程开始,厂商面临的是一条下降的供给曲线,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分摊了初试成本,并使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企业从而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创新产生的新技术不仅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增加,而且会导致原来并不存在的产业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如同资本投资产生的凯恩斯乘数一样,技术创新导致巨大的乘数效应。

这种技术乘数在很多的情况下引发的经济增长相对于发明所需的投资而言,能产生高于凯恩斯乘数数千倍的效应,网络经济越是反发展,这种技术创新就越发层出不穷。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连带外部正效应,也是其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重要原因。以信息和知识为生产基础的产品,如计算机、软件和通讯器材等,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这种连带效应不仅来自消费者的互相攀比,而且更多地来自消费者的互补性。

例如,当CP/M、DOS与MICROSOFT在市场上竞争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时,DOS系统通过与IBM公司的联手而取得竞争优势:装备了DOS系统的IBM计算机的销售量大大增加,并使软件商品倾向于用DOS语言编写程序;DOS软件的流行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装有DO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以方便使用软件。在这一正反馈过程中,DOS系统的拥有者微软公司获重了明显的收益递增,即通过把成本分散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而使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二,网络经济具有外部性。外部经济性是网络经济运行过程中显现出的重要特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一般的市场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独立的决策缔结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只对缔结双方有约束而并不涉及其他市场主体。但是在许多地方,契约履行产生的后果却往往会影响到缔结双方以外的经济实体,这些与契约无关但却受到影响的经济实体可统称为外部,它们受到的影响就为外部经济性(或外部正效应)和外部非经济性(或外部负效应)。

一般来说,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是外部经济的结果。但在网络中,外部经济性却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在现存的电话网络中,增加一个新的入网者,入网契约是由该入网者和网络经营之间缔结的,缔约双方以外的人都属于该契约的“外部”,但属于“外部”的某个已入网者却可以与该入网者通话。这就是说,该入网者与网络经营者的契约给“外部”提供了方便。网络具有外部经济性的重要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网络内部信息的交互性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长期垄断性不断延伸的网络与原网络连为一体,整个网络都因网络的扩大而受益。

同时,在网络系统中,信息流并不是单向的,网络内任何两个断点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信息的机会几乎等于2的N次方(N为入网人数)。随着入网人数的线性增长,信息交流的可能性将呈指数态势陡然上升,并且在整个网络中没有“中心”或“首脑”区域的存在。即使网络的一部分断点消失了,也不影响其他断点间的正常联络,这就保证了外部经济性的普遍意义。网络的外部经济性的大小既与网络的规模直接相关,又与网络内部的物质流动的速度有关。网络规模越大,外部经济性就越明显,并且在网络规模超过一定数值时,外部经济性就会急速增大。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一方面,网络规模已覆盖整个经济社会;另一方面网络内的信息流可达到光速,网络的外部经济性就更为明显。

三,网络经济的直接性和马太效应。网络经济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将工业时代的迂回经济变成了信息时代的直接经济。传统的工业经济常常无法摆脱经济波动和兴衰周期,其关键仍然是供求不平衡。生产的迂回路径越长,供与求的距离就越远,供求失衡的风险就越大。不必要的能源、原材料等物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产销之间的距离等,都成为工业生产力不可克服的局限。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于克服迂回,直接获取信息,按需生产。利用电脑网络在家办公,省去了办公楼的耗费;在线购物,可免去商场的建设;视频会议,代替了车马之劳;电子商务,省去了大量的生产和营销费用。

这种直接经济使得大规模的“量身定做”成为可能。在传统经济里为特定客户“量身定做”是很昂贵的,通常意味着特权价格和超额利润。即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量身定做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因为流水线的开通需要最小经济规模的订单。所以,当人们只能以传统方式集结市场需求时,他们只能生产小批量的特殊产品,并且支付比大批量生产高得多的费用。但是网络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局面,集结这一全球市场所需的费用正以网络经济的扩展速度迅速下降。而全球范围的市场集结特殊需求成为“批量的”,从而是“常规的”。

商品一旦可以批量生产,就具备了按照相应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和竞争性价格的技术经济条件。网络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的运行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和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不断加剧和自行强化,出现“滚雪球”似的累计效应。因此在业界的竞争中,往往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事实上,该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往往会取得偶像地位,并在消费者眼中成为一种时尚。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看,厂商因产品取得主流地位而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主流化可以说是任何经济时代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在网络经济盛行的今天,主流化的实现更具备现实的基础。我们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解释美国第五次兼并浪潮为什么集中在电信业的原因。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盈科动力—香港电信,这些无不是为了达到“强强联手,强者恒强”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6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