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器材

不靠长销书,这家社是如何直面市场成为行

发布时间:2023/1/22 23:07:21   

商务君按:今年,恰逢人民邮电出版社(简称“人邮社”)建社65周年。与其他出版社不同,由于出版领域的特点,人邮社很难拥有大量可以无限再版的图书,却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读者阅读需求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了专业出版领域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手机没有普及的书信年代,邮政编码簿曾是国人生活离不开的必备宝典,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邮政编码的需求早已大不如前。以出版信息技术、通信专业书刊为特色的人邮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组织出版了《中国邮政编码大全》,销售百万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人邮社出版的产品也要随之调整。人邮社党委书记、社长顾翀坦言,“很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镇社之宝,可以延续出版10年、20年,甚至更久。但身处信息技术领域,人邮社除了基础理论相关图书,很少有哪种图书可以连续销售10年以上,因为信息技术在不断革新。就像如今人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找到邮编,不需要再翻书查询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尽管人邮社所处领域的特点使其很难拥有可以无限再版的“镇社之宝”,是一种缺憾,但也正因如此,建社65年来,人邮社常做常新,坚持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抢抓机遇,紧随市场变化,积极满足读者需求,目前,已成为年销售码洋超过18亿元的专业大社,并稳居计算机、通信、摄影等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宝座。在顾翀看来,变化是永恒的,人邮社要跟上变化,必须率先在市场变化来临之前,不断创新,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

人邮社党委书记、社长顾翀

顺科技发展大势而为

助推行业和社会进步

人邮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现隶属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简称“工信出版集团”)。自改革开放以来,人邮社在部委社中较早进行市场化运作,年起,人邮社就开始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后来又成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作为一家老牌科技社,人邮社依托专业出版优势,很好地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和洗礼。

要抓住市场,就要敏锐地把握读者需求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信技术的迭代升级,人邮社组织编辑深入行业,针对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积极策划出版了《电信设备维护手册》《通信工程丛书》《英汉计算机辞典》等经典技术读物,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普及通信行业的前沿技术,从科研人员到在校学生,从一线技术员到普通无线电、电子技术爱好者,人邮社的书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年创刊的《无线电》杂志更是以“新颖实用、通俗易懂、严谨科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以不断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担当和追求,推动了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代代青少年由此获得科技的启蒙,几代专业技术人员亦深受其益,称之为“良师益友”,上世纪80年代的期发量一度达到万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方毅同志满怀感情地慨叹,“这本杂志在电子技术、电子工业上可以说为我们新中国整整培养了几代人才,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上世纪末,互联网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技术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基于在信息通信领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优质资源,人邮社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沿着大通信、大信息的思路大力延伸出版范围,从早期Win95的操作教程到今天机器学习的技术研究,从Office、Photoshop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到Java、Python等专业编程软件的运用,人邮社在IT类图书方面,可谓应有尽有,至今已连续十余年位列计算机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的榜首。去年出版的《深度学习》更是以一年销售超过10万册的纪录而成为现象级的专业技术图书,今年出版的《“芯”想事成》则以权威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历史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突围之路,直接回应了社会舆论对相关话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15.html

------分隔线----------------------------